您現在所在位置:首頁 > 學術研究 > 文章 > 文章詳情

韓家平等:《中國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研究報告(2022年上半年)》正式發布

2022-08-16 16:57:00
文章來源:信用所

近日,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聯合天眼查發布了《中國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研究報告(2022年上半年)》,這是繼《中國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研究報告(2011-2020)》和《中國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研究報告(2021)》之后,雙方聯合發布的第三份專題研究報告。

為了更加精準反映市場主體活力狀況,報告首次建立了市場主體活力指數,共包括5個子指數,分別是創業活力指數、資本活力指數、發展活力指數、創新活力指數以及信用活力指數?;趯?span lang="EN-US">20191月至20226月我國市場主體新增注冊、新增注銷、新增融資、新增知識產權和新增誠信合規等方面的公開數據的系統分析,報告客觀反映了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下,2022年上半年我國市場主體發展活力情況。最后,報告對進一步培育和增強市場主體發展活力提出了建議。

市場主體是國民經濟的力量載體,保護市場主體就是保護社會生產力。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歷程,就是市場主體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市場主體的活力狀況也是營商環境的綜合反映。近年來,我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健全社會信用體系,著力培育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穩定就業、推動經濟社會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據統計,2013年以來我國每年新增市場主體平均超過千萬戶,登記在冊的市場主體總數由2012年的近5500萬戶,增長至20226月末的1.6億戶,增長了1.9倍。

2022年上半年,受國內外多種超預期因素影響,我國市場主體生存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增多。隨著國務院和各地政府關于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落實,我國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總體保持穩定,新注冊市場主體同比增長了3.44%,總量超過1.6億戶。1-7月,我國新注冊市場主體約1571萬戶。

據報告課題組測算,全國市場主體活力指數小幅下降,5個子指數呈現“三升兩降”態勢,其中,創業活力指數小幅下降,資本活力指數波動下降,發展活力指數小幅上升,創新活力指數小幅上升,信用活力指數顯著上升,反映出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我國市場主體的巨大韌性和發展活力。

 

附:

《中國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研究報告(2022年上半年)》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2022年上半年我國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主要特點

1.市場主體活力與經濟發展高度相關。根據課題組測算,2019年-2022年上半年市場主體活力指數與GDP相關系數為0.81(相關系數絕對值越趨近于1,相關程度越大,相關系數絕對值越趨近于0,對應相關程度越低)。從市場主體活力指數與GDP的變化趨勢來看,兩者變化趨勢高度趨同。

2.市場主體數量持續增長,“新陳代謝”加速。2022年上半年,新增注冊市場主體數量呈現季度性波動,全國新注冊市場主體1379萬戶,環比下降4.45%,同比上升3.44%,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6億戶。市場主體注冊注銷比為3.03,環比增長了4.68%,同比減少了3.16%,即平均每注冊3.03個市場主體注銷1個市場主體。上半年市場主體注冊注銷比基本與2021年相當(注冊注銷比約為3.00),未出現大規模市場進入退出失衡情況。

二、市場主體活力指數主要特點

1.市場主體活力指數呈現“三升兩降”態勢。上半年,受國內外超預期因素沖擊,我國市場主體活力指數小幅下降,總體保持穩定。其中,創業活力指數小幅下降,發展活力指數小幅上升,資本活力指數波動下降,創新活力指數小幅上升,信用活力指數顯著上升。

2.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強勁。上半年,市場主體的創新創造活力顯著增強,有效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增長近10%。市場主體有效發明專利數量月度增速基本保持在1.67%左右,占全國有效發明專利的比重穩定保持在68.87%左右。

3.市場主體信用活力穩中提質。上半年,市場主體失信違約信息呈下降趨勢,環比降速達到兩位數,說明市場主體誠信守法意識提高,信用約束力度增強,市場信用環境越來越好。

三、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對策建議

針對2022年上半年,我國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本報告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降低創業風險,增強創業活力。市場主體“一進一出”關乎市場“新陳代謝”和宏觀經濟大盤穩定。應加大力度鼓勵支持大眾創業,幫助市場主體提高其抗風險能力??赏ㄟ^提供創業補貼、減少或免除房租、寬帶費用等,免費或低價提供基本的設備、儀器、儀表及軟件,減免相關稅費,增加科研補貼等措施,全面減輕創業風險,增強創業信心,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和支持創業的良好氛圍,以創業活力帶動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2.擴大市場需求,提高發展活力。市場主體的生存和發展一方面取決于自身的競爭能力,同時也取決于外部市場環境。面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國出臺了穩市場主體的超常規、強力度政策支持。相關部門應加強調研和督導,確保相關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并根據市場主體實際經營狀況及時出臺新的政策措施。當前市場需求不足,應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投資和消費促進力度。

3.改善企業現金流,提升資本活力。繼續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大力發展信用融資和供應鏈金融,盤活企業應收賬款等流動資產,改善企業現金流。對于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做好接續融資安排、適當提高不良貸款容忍度,引導企業貸款利率穩中有降,督促指導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全面梳理收費項目,對重點領域、民營企業等債券融資交易費用能免盡免。

4.鼓勵創新轉化,激發創新活力。應實施更加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培育和完善知識產權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橋梁和紐帶,努力打通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最后一公里”。鼓勵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工具,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融資普惠性。

5.強化誠信自律,保持信用活力。進一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持續提高市場主體誠信合規意識,營造守信受益、失信懲戒的良好信用生態,提升誠信企業“獲得感”。加大信用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大力發展信用經濟,以良好的信用環境促進信用消費,增強投資者信心。支持信用服務行業發展,加強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建設。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