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出口管制熱點問題解答(6月更新版)
【編者按:俄烏沖突以來,美對俄出臺一系列出口管制制裁措施,對我企業開展對俄貿易帶來一定外溢風險。我國政府明確表態,一貫堅決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的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美方在處理烏克蘭問題和對俄關系時,不得損害中方正當權益。中國企業可依我國法律法規規定,與俄方企業開展正常貿易往來。針對美方有關舉措對我企業開展業務可能造成的影響,近期我們組織有關專家圍繞企業普遍關心的問題,針對現階段美出口管制規定,進行了框架性、技術性分析解答,后續還將根據形勢變化組織專家解讀。有關解答為專家意見,并非正式法律意見,且不代表本單位和專家所在單位觀點。企業在開展具體業務時,還需立足自身實際,密切關注美國等有關國家的最新動向,綜合研判各類因素,穩步開展對外經貿合作。】
第一部分:美對俄出口管制制裁基本情況
1.美對俄出口管制制裁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2022年2月24日至6月6日,美對俄一共出臺了15輪出口管制制裁措施。
從領域上看,重點針對俄國防、航空航天、海事、能源、工業等領域;從物項上看,擴大了對俄出口需要申請許可證的物項范圍,并強化了對外國產品的“長臂管轄”規定;從交易對象上看,將俄相關軍事用戶和涉軍實體列入“實體清單”,實施嚴格出口管制措施;從許可審查政策上看,對俄相關重點領域的出口審查政策從“推定拒絕”加嚴至“拒絕批準”,同時進一步限縮“許可例外”適用范圍。
2.美對俄出口管制措施重點關注的產品有哪些?
從近期美針對俄的出口管制新規來看,重點關注的產品主要為:
一是美《商務部管制清單》列明的全部十大類高科技產品。主要包括核材料及相關設施設備、微生物化學材料及相關設備、材料加工、電子設備、高性能計算機、電信與信息安全、激光器與傳感器、導航與航空電子設備、船舶、航空航天及推進系統等領域。
二是石油煉化行業的關鍵設備。主要包括鉆井機械、油氣田電纜、天然氣分離設備等。
三是奢侈品。例如名貴煙酒、高檔服裝、珠寶首飾、貴金屬、豪華汽車、名貴鐘表和古董等。
四是其他工業領域產品。例如部分林木業制品、汽輪機、壓縮機、推土機、普通機床、軸承等。
3.美對俄出口管制所謂的“長臂管轄”管什么?
美出口管制法規規定,對位于美境外的含有“美國元素”的外國產品也有管轄權。這主要包括三種產品,一是不經加工直接轉賣的美產管制物項;二是生產過程中使用了美國特定軟件和技術的外國產品(所謂“外國直接產品規則”);三是達到一定“美國成分”含量標準的外國產品(所謂“最低含量規則”)。
“外國直接產品規則”方面。美增設兩項專門針對俄羅斯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具體如下:
針對俄特定軍事用戶的“俄羅斯軍事最終用戶直接產品規則”。此規則規定對在研發、生產過程中直接使用了美《商務部管制清單》所列軟件和技術,或是由使用上述軟件和技術建成的工廠或其主要設備生產的所有外國產品,原則上禁止對俄特定軍事用戶出口。值得注意的是,美方2月24日發布的對俄出口管制制裁規定曾將食品、藥品排除在該規則之外,但美方6月6日發布最新規定,明確食品、藥品不再屬于豁免之列,外國生產的食品、藥品對俄軍事用戶出口需考慮該規則。
針對俄其他用戶的“俄羅斯外國直接產品規則”。規定對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外國產品對俄其他用戶出口實施嚴格管制:
一是外國產品在研發、生產過程中直接使用了美《商務部管制清單》列明的軟件和技術,或是由使用上述軟件和技術建成的工廠或其主要設備生產的;
二是生產出的外國產品屬于美《商務部管制清單》范圍。
“最低含量規則”方面。美出口管制法規規定,如果在美境外生產的外國產品達到一定“美國成分(美管制的部件、軟件和技術)”含量標準,且該產品屬于美商務部許可管制范圍,則嚴格限制對俄出口。主要適用以下兩種情況:
一是外國產品“組裝”了美原產部件、“預裝”了美原產軟件,或“融合”了美原產技術,這些部件、軟件、技術屬于美管制范圍,且價值含量超過25%;
二是如果外國產品“組裝”“預裝”“融合”的美原產部件、軟件、技術與高性能計算機、特殊加密、軍品、航空航天等領域密切相關,則無論價值含量多少都會適用。
第二部分:企業可能面臨的挑戰
4.對俄出口管制制裁給企業主要帶來哪些挑戰?
首先,企業對俄直接轉賣美產管制物項需格外慎重。其次,如果對俄出口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美國特定軟件和技術(適用美“外國直接產品規則”)或達到一定“美國成分”含量標準(適用美“最低含量規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5.企業出口產品如含有“美國成分”需要注意什么?
企業對俄出口產品如含有“美國成分”(部件、軟件和技術),需考慮所謂“最低含量規則”問題。首先,需要判斷出口產品是否屬于美商務部許可管制范圍。如果屬于,再考慮“美國成分”價值比例問題,判斷出口產品中含有美國受控部件、軟件、技術的價值占比是否超過25%;或者是否與高性能計算機、特殊加密、軍品、航天等領域密切相關。如滿足上述條件,則可能受美所謂“最低含量規則”影響。
6.企業出口產品如在研發、生產中使用了美國軟件、技術和設備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企業出口產品使用了美《商務部管制清單》列明管制的軟件和技術,或者是使用了上述軟件和技術建成的工廠或其主要設備生產的,向俄一些特定軍事用戶出口可能會受到美出口管制影響。
對于向俄其他用戶出口,如生產過程中使用了美《商務部管制清單》列明的軟件和技術,且生產出來的產品屬于美《商務部管制清單》管制范圍,對俄出口可能會受到美出口管制影響。
此外,美對上述外國產品的管制不僅限于直接運往俄的情況,還包括進入第三國供應鏈,經過合作、研發、生產后最終運往俄的情況。
第三部分:維護中俄正常貿易
7.企業出口產品和美國沒有關系,是完全國產化的,會受影響嗎?
完全利用我國自主技術、軟件、設備、原料、部件等的國產產品,不受美出口管制影響。
8.企業可以對俄照常出口食品、藥品嗎?
和美國沒有關系、完全國產的食品、藥品不受影響,可以對俄出口。否則,需考慮美出口管制“長臂管轄”問題(詳見問題3)。
9.企業出口產品是不受美管制的普通民用品,會受影響嗎?
美所謂出口管制“長臂管轄”的重點是其《商務部管制清單》所列物項。除此之外,向俄非敏感用戶出口普通民用品,一般不受影響。
10.企業出口產品含有“美國成分”,會受影響嗎?
一般情況下,企業對俄出口產品,如不含與高性能計算機、特殊加密、軍品、航天等領域相關的美受控部件、軟件或技術,或含有其他美受控部件、軟件或技術但價值占比小于25%;或者即便是“美國成分”價值超過25%,但出口產品本身不屬于美商務部許可管制范圍,則受影響有限。
11.企業出口產品在研發、生產中使用了美國的軟件、技術和設備,會受影響嗎?
一般情況下,企業出口產品在研發、生產過程中,沒有使用美《商務部管制清單》列明的軟件、技術或設備;或者即便是使用了上述的軟件、技術或設備,但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屬于美《商務部管制清單》范圍,則受影響有限。
12.企業出口產品如果屬于美《商務部管制清單》范圍,會受影響嗎?
首先,需要考慮出口產品與美關聯度。如果產品的生產研發過程以及產品本身都不涉及“美國元素”,不受美出口管制影響。
其次,如果出口產品與美存在關聯度,但同時滿足以下兩種條件,一般也不受影響:
一是出口產品所含“美國成分”不屬于高性能計算機、特殊加密、軍品、航天等領域相關的受控部件、軟件或技術,或含有其他美受控部件、軟件或技術但價值占比小于25%。
二是出口產品在研發、生產過程中,沒有使用美《商務部管制清單》列明的軟件、技術或設備。
13.企業對俄出口手機、個人電腦等消費類電子產品,會受影響嗎?
首先,如果出口產品的生產研發過程以及產品本身都不涉及“美國元素”,不受美出口管制影響。
其次,如果出口產品與美存在關聯度,需考慮所謂“最低含量原則”和“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具體參見第10、11問題。
如出口產品因上述2個規則受美“長臂管轄”,可考慮使用“消費類通信設備許可例外(CCD)”對俄出口。美出口管制法規規定,“消費類通信設備許可例外(CCD)”適用于向俄羅斯非政府用戶出口、再出口消費類通信設備和軟件,包括民用計算機、手機、電視、攝像機、錄音機、顯示器、打印機、硬盤、路由器、存儲器、電池等17類信息通信產品。但值得注意的是,據美出口管制法規,企業使用許可例外出口時,須在美相關網站履行出口信息填報等程序,性質上類似于備案程序。
14.近期美制裁大量俄籍民航飛機,這會對中俄民航客貨運輸造成影響嗎?
目前,我國擁有的美制客機仍可正常抵離俄,開展民航客貨運輸,以保障中俄正常的人員往來和物流運輸。
15.企業如何通過建立健全出口內控機制防范風險?
企業應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可根據《商務部關于兩用物項出口經營者建立出口管制內部合規機制的指導意見》(商務部公告〔2021〕第10號),建立健全出口內控機制。
良好的出口管制內部合規制度包括九個基本要素:一是擬定政策聲明,二是建立組織機構,三是全面風險評估,四是確立審查程序,五是制定應急措施,六是開展教育培訓,七是完善合規審計,八是保留檔案資料,九是編制管理手冊。
當前形勢下,建議相關企業及時跟蹤國內外出口管制動向,加強內部合規制度建設,在條件允許情況下盡快建立出口管制合規部門或設置合規崗位。簽約前,依照商業原則,履行內部合規要求,加強對外溝通和盡職調查,注意合規最終用戶相關風險;簽約時,注意通過合同約定免責條款、交易對象合規承諾等適當方式,保護好自身合法權益;簽約后,做好材料存檔,預防后續因美“長臂管轄”引發的法律糾紛。
16.如果有外國商業伙伴脅迫我企業就俄烏沖突表態,該如何處理?
近期,我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相關問題作出明確表態,根據《對外貿易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為維護公平、自由的對外貿易秩序,相關企業和個人不得屈從外界脅迫,對外作出不當表態。
建議企業依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拒絕外方無理要求,慎重對外表態,維護自身合法正當權益。
來源: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